“酱园弄”之外的上海乍浦路:曾有上百家饭店比美食更悠久的是……

2024-10-12 16:13

  1月6日,电影《酱园弄》在乍浦路造景施工,许多人前往打卡。 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陈悦摄

  《繁花》落幕,上海的道路、建筑却更加鲜活。从黄河路到进贤路,从外滩27号到“至真园”。除此之外,还有一个地方叫乍浦路。

  在剧中,乍浦路是饭店老板娘卢美琳发迹的地方;现实中,它是电影《酱园弄》的拍摄地。

  “以前乍浦路是美食一条街。先是乍浦路,再是黄河路,乍浦路是第一个。”顺旺基快餐店紧邻电影《酱园弄》中乍浦路的拍摄地,问及这条路的过往,老板娘直接将其对标近期被电视剧《繁花》带火的黄河路。

  做旧的墙面、复古的海报、毛笔字体的招牌,乍浦路(武进路-海宁路段)的老上海风情扑面而来。前几日造景施工期间,这里已经成为了沪上热门打卡点,带着“长枪短炮”来直播、拍照的人络绎不绝。

  1月9日,乍浦路(武进路-海宁路段)封路,不少人在两边的路口张望、拍照。没人不知道围挡之内的事——里面正在拍电影。《酱园弄》、陈可辛、章子怡……这些名字被人们反复提及。

  “早几天生意好,今天就不行了呀,路给封掉了。”顺旺基老板娘说,封路对生意还是有些影响,不过剧组把盒饭的订单给了她。路口执勤的民警表示,1月11日道路将恢复通行。

  陈可辛导演的新片《酱园弄》,取材于1945年轰动上海滩的一桩杀夫案。因电影拍摄需要,正在旧改的乍浦路被加以改造,营造出民国时期上海的街景,高墙上的两个大字“酱园”几乎出现在所有打卡照片中。不过,真正的酱园弄其实位于黄浦区新昌路,因张振新酱园而得名。

  而真实的乍浦路,也有自己的故事。老上海人梁欣诚说,自己以前在乍浦路拉黄鱼车卖水果,对这一块儿很熟悉,“九十年代上海滩,乍浦路、黄河路,哪个老板财产多,就看谁放鞭炮多。那个时候万元户很少,他们放个鞭炮就几十万元。乍浦路美食街标志性的就是王朝大酒店,是最热闹、最有名的。现在饭店不开了,租房间给人家。”

  根据《上海市志》,上海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兴起了三条美食街——乍浦路、黄河路、云南南路。

  1980年代初,乍浦路只是一条布满石库门老房子的普通小马路。1984年,一名叫丁宝根的年轻人率先将民居破墙,开出了一家个体点心店。虹口区工商局发给他的营业执照是001号,而在那时,上海的餐饮企业大多是国有的。这家点心店在几年后被改造成“丁香饭店”。

  1988年下半年,24岁的待业青年钱进在乍浦路开设“蒙利酒楼”,乍浦路美食街的面貌由此开始。1989年乍浦路还仅有13家餐饮店;1992年,乍浦路美食街餐饮迅猛发展,餐饮酒楼达到76家;1993年,乍浦路美食街拥有各类餐厅、酒楼108家;1996年为120多家。

  《上海市志》写道,白天,乍浦路看上去更像一条商业小街,除了一家家饭店,这里还有药店、杂货店、超市、发廊、花店、水果店,再加上一家家服装店,真有点“百业兴旺”的意思。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那些鳞次栉比的大酒楼霓虹店招凌空伸出。霓虹璀璨,熠熠生辉,长达数百米,看起来就像悬浮在夜空中的灯海。整条路上灯红酒绿,人头攒动,堪称“小香港”。

  乍浦路美食街内既有装潢考究的珠江、王朝、金米箩等大酒楼,也有各具特色的熟食店、饮食店,如金彪生煎王、永祥烧腊、大块头黄牛肉、兰州拉面、东北饺子和桂林米粉等。从生猛海鲜、家常精烧到京、湘、川、闽等八大菜系,形成规模特色。在乍浦路进餐,可在大堂吃,也可在包房吃;可以品尝小吃、家常菜,也可以吃高档菜,各取所需、丰俭由人。

  梁欣诚记忆里热闹的王朝海鲜楼,坐落于乍浦路324号,原是一爿两开间饭店,1999年2月投资3000万元改建竣工,装潢堪称一流,当年营业额每天平均10万元,在乍浦路上独占鳌头。

  王朝海鲜楼底楼大堂正中墙上有一块大型电子显示屏,用来告知当天各个市头宾客预定的包房号。大堂左侧,展示了几十种海鲜品名,明码标价,任顾客挑选。大门两侧和大堂中间,有投资50万元建造的3只大型观赏鱼缸,其中饲养着野生鲨鱼、彩苏眉等几十种各类深水鱼,行人路过,莫不驻足观望。二至六楼的楼面和36间包房全部金碧辉煌,一流灯光、音响、名画、盆景点缀,钢琴伴奏助兴,营造出风格高雅的饮食氛围。特别是一间总统套房,设有一架品牌钢琴,一流真皮沙发,精致的红木桌、凳,高档的菜具、茶具,更具气派,天天座无虚席。

  2000年后,由于市场竞争激烈,乍浦路一些亏本饭店把店面转让,并改为服装店、美容店、水果店等。2007年,酒楼尚有20余家,单体规模和经营面积不断扩大。经营范围从纯美食服务转为集餐厅、客房、购物、桑拿、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服务。

  如今,乍浦路上仍有不少餐饮店,牛肉汤、生煎、东北菜、湘菜等小店居多,王朝大酒店的招牌仍然可见,但已变成对外出租的公寓。道路不宽,车来人往,午饭时间,小店里也坐满了人。

  当人们聚集在乍浦路海宁路路口,讨论着哪个明星参演电影《酱园弄》时,也许没有留意过,1930年代起,这个路口曾汇集了4家影剧院,中国电影放映事业的起源也在这里。

  1908年,西班牙商人雷玛斯在乍浦路388号用铁皮搭建了一栋简易建筑,用作电影放映的场所,里面可容纳250名观众,首映影片为《龙巢》。这就是中国第一家正式的电影院——建造时名为虹动影戏院,后来更名为虹口大戏院。

  距离虹口大戏院几步之遥的地方,其后又陆续开出了胜利电影院、国际电影院和解放剧场。几家影院外墙上,各类电影的宣传画、巨幅海报遥相呼应。鲁迅在日记中曾多次提到自己来虹口大戏院、国民大戏院(即胜利电影院)观影的经历。

  2023年10月26日,胜利电影院在修缮后重新开业。改造后的胜利电影院是一个融陈列展览、学术研究、沙龙论坛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艺术新空间,并保留了电影放映功能。虹口大戏院则因道路拓宽在1998年被拆除,现仅留下一块纪念石碑。

  在电影拍摄现场的另一侧(靠近武进路),一面装饰有花卉鸟禽的半圆形墙体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。此处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——西本愿寺旧址,1931年建造,是第一家在中国建立的日本佛教寺院,仿日本西本愿寺式样,有印度佛教建筑特征,马蹄形的拱形大厅,沿街东山墙为大的半圆形火焰形券面,券上饰莲瓣浮雕,券下缘为禽鸟浮雕的带饰,其下原有浮雕已不存。

  向南而行,乍浦路中段是昆山公园,许多老人坐在沿街座椅上晒太阳。公园不大,却是中国现代公园的起源之一。它始建于1898年(清光绪21年),英式风格,取名为“虹口公园”,华人不能入内;1934年向华人开放,更名为“昆山公园”;“文革”期间,园内建窑烧砖,开挖防空工事,树木破坏殆尽;1981年开始修复,1983年再次开放;2016年,公园再次改建,历经百年的昆山公园重现英式园林风貌。

  乍浦路上还诞生了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所美术学校。1912年11月23日,年仅17岁的刘海粟任院长的上海图画美术院(后来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)在此开办。它引进西洋美术教学体系,创美术教育史先河,掀开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,此后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国的美术大师。

  从四川北路公园到乍浦路桥,穿过飘着饭香的餐馆、充满历史的建筑、正在建设的地块,经过1920年建造的龙蟠街公寓、1931年建造的小浦西公寓等,百年历史在这一公里长的乍浦路上徐徐展开。“酱园弄”之外,这条路上有许多可以探索的地方。